到了明代,八仙桌的造型已基本完善,分為有束腰與無束腰兩種形式,有束腰的工藝是,在桌面下部有一圈是收縮進去的,而無束腰的即四腿直接連著桌面。至清代時,八仙桌大部分改成帶束腰的,腿有的也改成了三彎腿,牙板加了很多如拐子龍、浮雕吉祥圖案等裝飾性的部件,美觀性很強,做工很精巧。八仙桌結構簡單,用料經濟,一件家具僅三個部件:腿、邊、牙板。桌面邊長一般要求在0.9米以上,桌面邊抹都做得較寬,攢框打槽,以木板做面心板,面心板通常為兩拼,(在湖南湘潭一帶,面心板一般為三塊),桌面心后面裝托帶,以增大桌面的牢固度及承重度,也有用瓷板、癭木、云石作桌面的。
我國自古以來,就非常注重禮儀。在吃飯這等“大事”上,更是如此。受傳統文化的影響,我國向來以右為尊。八仙桌多出現在民間紅白喜事之上,所以八仙桌的坐法一般根據門的方位而定。以正對大門的一側為主客,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、4、6、8,右手邊為3、5、7然后依次而坐。